top of page

彰化布丁地圖:從咖啡香到蛋香,白色方塊如何用甜點描繪地方文化

  • 作家相片: Jocelyn Y. Chang 張育嘉
    Jocelyn Y. Chang 張育嘉
  • 6月10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已更新:6月13日

文/卦山一號


走進彰化市中心的白色方塊咖啡館,你會發現這裡不只是喝咖啡的地方,更是一座城市風味的觀測站。黃書萍和姐姐黃書珊在這裡扎根十年,從設計工作室出發,到開設咖啡館,如今已成為許多人回到家鄉、重新認識彰化的起點。


而這兩年,他們更以一張「彰化布丁地圖」,將在地甜點文化推向新高點。從市區舊城區、火車後站到八卦山下,竟然匯集了 18 間咖啡店與甜點店,每家都推出自家風格的手工布丁,有日式布丁、傳統焦糖布丁、甚至還有香菜布丁、濃縮咖啡布丁……而這樣的調查與整理,來自一群平日就愛在咖啡館流連的「走訪團」,一家一家實地走吃而來。



為什麼是布丁?書萍說:「布丁其實是咖啡館很容易入門的甜點,只要有雞蛋、牛奶,就能做出自己的版本。」彰化又是全台重要的產蛋地,布丁簡單、樸實、變化多,正好對應到咖啡館之間共享、共好、而非競爭的精神——用一張地圖把整座城市串起來,讓外地人知道,彰化不只有肉圓,還有一座蛋香滿城的甜點宇宙。



一張地圖,也是一種生活方式


布丁地圖的誕生不只是趣味性,更包含了白色方塊一貫的設計精神。他們不只畫了地圖,還設計拍照小卡濾鏡,讓這張地圖變成一場互動式的地方展演。


更特別的是,地圖上沒有寫「推薦哪一家最好吃」,也不排名、不評論。每一間店都平等地存在,只提供位置與簡介,由使用者自己體驗。


「我們不想做導覽,而是提供一種邀請,」書萍說。「這樣大家才會真的開始觀察、感受。」

對白色方塊來說,這不只是推廣甜點,更是一次關於「生活如何與地方產生連結」的設計實驗。他們希望人們不只記得那顆布丁的味道,也能記得那間店的位置、老闆的語氣,甚至那天下午的光線。


彰化布丁地圖
彰化布丁地圖

不僅如此,白色方塊也常年舉辦各種走讀活動、文化講座、地方刊物與市集策展。有人說他們像地方創生的推手,但書萍笑說:「2015年我們開店的時候還沒有地方創生這個詞。當時只覺得,想要關心地方,就做了。」不為標籤,只為日常累積。


這樣的布丁地圖,也成了城市旅行的新方式。你可以從火車站出發,循著地圖探索不同店家的布丁風味,每到一家,還能拿到為拍照設計的小卡濾鏡,收集一整座城市的蛋香記憶。


或許旅行不一定要千山萬水,一顆布丁,也能讓你重新認識一座城市——從甜點開始,從咖啡館開始,從你手上的那張地圖開始。






Comments


© 2023-2025 藝術家的ESP|Artist's ESP Podcast 

  • 藝術家的ESP FB
  • 藝術家的ESP IG
  • Line
  • Spotify
  • Youtube
bottom of page